并相继在中东、南美、澳洲、非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代表处,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增长率超过50%。
欧亚能源企业高管开始在德黑兰与伊朗同行会晤。外国石油企业希望伊朗油田的开采条件能优于近年来的超深海作业项目、油砂和页岩项目及北冰洋项目。
不过伊朗官员表示,美国企业同样会受到欢迎。西门子电力和天然气业务首席执行官梅克斯纳表示,在对伊制裁明年早些时候就有可能结束的背景下,欧洲企业希望积极推进在伊朗的业务。虽然去年油价跌了一半,但伊朗对西方公司仍很有吸引力。他感觉这次外国能源企业高管来伊朗就好像与朋友重逢。不过,受多年制裁和投资不足的影响,现有的油田条件堪忧。
日商日挥公司高管则将伊方当作老朋友,并介绍了公司升级伊朗炼油厂的计划。他说:种子要有沃土才能发芽生长,伊朗已经准备好了。其次,中国应该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
据《经济参考报》了解,这只是第一批企业,商务部未来审批通过的企业应该比这个数字更多。2010年,世界原油供应量8720万桶/日,需求量8870万桶/日,供需缺口150万桶/日。民营企业机遇即将井喷原军认为,在市场开放的影响下,给中小型石油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2015年以来,世界油气贸易继续深化着这一变化。
特别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对非传统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对原来一些不经济的油气资源的开发,完全可以把这个蛋糕、市场做得更大。地方炼厂围绕这两个方面,在资源配置、产品渠道、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挑战。
一带一路带来国际合作新格局与会代表同样探讨了一带一路以及其他国际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14年,世界原油供应量达到9370万桶/日,而需求量为9260万桶/日,供给超过需求110万桶/日。同时,可以以原油作为重心,横向纵向带动成品油、化工品、期指货等贸易以及物流仓储配套运作及投资机会,为地方炼厂提供多维度、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也变了,中国对于定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会议代表经过讨论与总结认为:首先,加强一带一路油气合作战略的研究,倡导能源输入与能源输出并存,鼓励国内企业对一带一路战略辐射区域加大油气资源的投资与并购。进口天然气364万吨,同比增长8.6%。地炼市场大门的敞开,将带来增量贸易机会和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抢得先机的贸易商可以撬动全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双权放开谋求定价话语权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在讲话中透露,至今,已有7家地方炼油企业获得了原油使用资格,6家企业获得原油进口权。
近年来,世界油气供需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原军认为,此次双权放开,不但解决了地方炼厂口粮问题,还淘汰了落后的炼油能力和品质较差的原料,加速装置升级、油品升级,推动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对环保、优化产业结构、安全多个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将给企业带来各种机会中国油气贸易的稳定增长,对世界油气市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世界油气供需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的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双权将逐渐放开,打开了有序竞争的新局面,给中小石油企业带来了在贸易、金融、仓储、物流等各个领域的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也将给企业带来各种机会。吴彤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将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能源合作,为中国提供安全可靠的油气进口来源,并以此为契机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推动和完善国际油气合作体制机制。地方炼厂围绕这两个方面,在资源配置、产品渠道、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挑战。
2015年以来,世界油气贸易继续深化着这一变化。第三,运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模式,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物流以及互联网+电商等创新模式运用于油品营销供应链。
进口天然气364万吨,同比增长8.6%。首当其冲的地方炼厂,不但能吃得饱,还得吃得好,开放的原油市场带来了更多元化的全球供应商、贸易商,原油供应在市场开放性与竞争性的驱动下,必将带动原油供应渠道进一步多元化,便于地方炼厂在全球范围内优化油种。
更加开放的市场,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对地方炼厂来说,总体上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由过去局限性的原料供应变为面向全球的原油选择、优化。他解释说,供给变了,美国从进口市场变成了出口市场,不久,墨西哥也将成为出口市场。
二是在成品油出口放开后,由过去单纯国内成品油销售逐步面对东南亚甚至全球的成品油竞争。第四,构建区域贸易网络和贸易中心,为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发挥并增强中国在区域治理及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应有形象。尤其最近一两年,全球油气供应总体上处在一个供略大于求的态势。特别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对非传统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对原来一些不经济的油气资源的开发,完全可以把这个蛋糕、市场做得更大。
商务部通过放开市场准入,拓宽进口渠道,增加原油进口数量,促进了原油进口规模的扩大,初步形成了透明公开、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油气进口管理体制。地炼市场大门的敞开,将带来增量贸易机会和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抢得先机的贸易商可以撬动全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趋缓,石油需求不振,与此同时,石油供应大幅增加,推动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据《经济参考报》了解,这只是第一批企业,商务部未来审批通过的企业应该比这个数字更多。
可以看出,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与此同时,石油供应增速超过需求增速。与会专家认为,一定程度上,从供应端角度,通过联合或者沟通以后,完全可以做到把蛋糕尽量做大。
支陆逊认为,一带一路战略鼓励石油企业深化与沿线国家油气贸易和投资合作,积极参与境外油气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能源格局,推动贸易结构调整,拓展石化产能合作,着力增强全球油气供应能力和国内能源保障能力,与合作方平等互惠、互利共赢。同时,可以以原油作为重心,横向纵向带动成品油、化工品、期指货等贸易以及物流仓储配套运作及投资机会,为地方炼厂提供多维度、多元化的服务。其次,中国应该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双权放开谋求定价话语权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在讲话中透露,至今,已有7家地方炼油企业获得了原油使用资格,6家企业获得原油进口权。
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原军认为,此次双权放开,不但解决了地方炼厂口粮问题,还淘汰了落后的炼油能力和品质较差的原料,加速装置升级、油品升级,推动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对环保、优化产业结构、安全多个方面都有积极意义。2010年,世界原油供应量8720万桶/日,需求量8870万桶/日,供需缺口150万桶/日。
在此背景下,今年1-10月,中国进口原油2.75亿吨,同比增长8.9%。2014年,世界原油供应量达到9370万桶/日,而需求量为9260万桶/日,供给超过需求110万桶/日。
从供需看,国际原油供给快速增长的同时需求增长进一步回落。民营企业机遇即将井喷原军认为,在市场开放的影响下,给中小型石油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挑战。